蛴螬养殖加盟投资费用
蛴螬养殖加盟投资费用
场地建设
需建设湿度、温度可控的养殖环境,包括土壤改良和基础设备,初期投入约1.5-2万元。
种苗采购
初期引种费用约3000-5000元,具体价格因地区和种苗质量而异。
饲料成本
以玉米秸秆、牛粪等为主要饲料,年支出约2000-3000元,农村地区原料易获取且成本低。
人工管理
日常管理需1-2人,按农村劳动力计算,年人工成本约1.5-2万元。
其他杂项
包括水电、消毒耗材等,年支出约1000-2000元。
蛴螬的生物学特性
蛴螬,作为金龟甲的幼虫,拥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。它们常栖息于地下,以植物的根和茎为食,对多种农作物构成威胁。然而,这种害虫并非全然有害,其体内所含的乳白色浓稠浆液富含高蛋白,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使用,为家禽饲养带来经济效益。
蛴螬形态特征
蛴螬,作为金龟甲的幼虫,虽然常隐匿于土层之下,但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却为养殖者提供了识别的依据。接下来,我们将详细描绘这种害虫的外貌。
蛴螬体态肥硕,身体弯曲呈C型,以白色为主,少数为黄白色。其头部呈褐色,上颚显著,腹部明显肿胀。体壁柔软且多皱,体表稀疏地生长着细毛。头部大而圆,通常为黄褐色,并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,刚毛的数量因种类而异,例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拥有3对刚毛,而黄褐丽金龟的幼虫则有5对。此外,蛴螬还拥有3对胸足,其中后足通常较长。其腹部由10节组成,第10节被称为臀节,上面生长着刺毛,刺毛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也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特征。
蛴螬生活习性
蛴螬,作为金龟甲的幼虫,其生活习性独具特色。它们生长在地下,偏好潮湿环境,并以穴居方式生活。在日常活动中,蛴螬倾向于栖息在半干湿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,根据地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深度。每年的4月至9月,是它们的活跃时期,而“小暑”至“白露”这段时间,则是它们的为害高峰期。在温暖且湿度适宜的夏秋季节,蛴螬会频繁出现在作物根部附近、浅层土壤下的作物腐茬处,通过蛀食根茎来获取营养。它们主要对麦类、禾谷类作物以及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和甜菜等造成危害,往往会将块根、块茎蛀食成空洞。值得一提的是,蛴螬会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季节性垂直迁移。在冬季,它们会深入较深的土层中越冬;而在春秋两季,则会在表土层中觅食活动。通常,在10厘米的土层中,当温度维持在14~22℃,且土壤含水量在14%~20%时,最适宜蛴螬的生长和活动。
金龟子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,它们对光线有强烈的趋向性,常在夜晚大批飞翔并扑向光源,尤其在生长繁殖的旺盛期,这一现象更为显著。这些成虫通常在每年的5月中旬,当日平均气温约为21.7℃时开始产卵,而在6月至7月,日平均气温处于24至27℃范围内时,是它们产卵孵化的高峰期。金龟子偏好在豆类、花生、甘薯等作物的垅间,以及有机质丰富的淤土地区产卵,其产卵期可持续9至22天,孵化则从6月开始,至9月下旬结束。
蛴螬发生规律
成虫交配后10~15天产卵,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,以水浇地最多,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。蛴螬年生代数因种、因地而异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,一般一年一代,或2~3年1代,长者5~6年1代。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,暗黑鳃金龟、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,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,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~6年1代。蛴螬共3龄。1、2龄期较短,第3龄期最长。
蛴螬食用价值
腐烂木桩内常有蛴螬,取腐烂木桩内蛴螬(多以腐木中有机物为食,比较干净)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,直接放入滚油内,几秒钟就可捞出,香味浓郁,蛋白质丰富。在野外生存状态下可生吃,并无异味,可以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蛋白。
蛴螬的养殖技术
1.饲养方式的选择
蛴螬的饲养方式会因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通常,以池养为主;若以开发药材为目的,则常采用大坑养殖。
2.饲养土的选择
饲养土对于金龟子幼虫而言,不仅是其生活的栖息地,还是其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。成虫在白天时也会钻入土中寻求隐蔽并产卵。因此,饲养土的配制质量对饲养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影响。
3.温度的调控
蛴螬对土壤温度的要求相对宽松,其最适宜的生存温度范围在1422℃之间。在冬季,只要土壤温度维持在1~2℃,它便能安然度过;而到了夏季,只要不超过27℃,它同样能安全度过。
4. 种虫采集
(1) 挖土采集幼虫
寻找适宜金龟子幼虫的生活环境是关键。这些环境可能包括偏黏性土质的堆肥、长年不翻动的烂草和落叶堆下、朽木中,以及木材厂周围的碎木烂树皮堆下。此外,种过花生、马铃薯、甘薯及其他块根作物的田间也是采集幼虫的好地方。在春、秋季节采集最为适宜,因为此时多为3龄的老熟幼虫,容易饲养并短期内获得成虫。然而,夏季采收的多为初龄幼虫,由于气温高、湿度大,挖采时容易***其原有的土中垫伏环境,导致成活率降低。至于冬季,幼虫会潜入较深的土层,难以挖取,且在冬眠期容易死亡。
(2) 灯光诱捕成虫
夜间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捕,可有效捕捉到大量金龟子成虫。在灯光诱捕过程中,需留意雌雄虫的比例。由于雄虫对光线的趋性更为强烈,而雌虫则相对较弱,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,雌虫往往更多地在地下草丛中活动。为了确保研究或饲养的需要,建议将采集到的成虫按照1:1的比例进行饲养,并选择适当大小的容器,如长30厘米、高适宜的饲养盒,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。
在20厘米深的铺有浅土并覆盖纱盖的木箱中,可以喂食金龟子成虫精饲料和青饲料。当观察到雌虫大部分潜入土中时,就意味着它们即将进入产卵盛期,此时应避免翻动饲土以干扰它们。成虫通常在土壤5~10厘米深处产卵,产卵完成后会爬到土表。此时,可以及时将产卵后的成虫捡出,用沸水烫死并烘干以备药用。
此外,还需要注意饲料的配置。如果同一饲养坑内的虫口量过多,例如达到每平方米200300只,那么坑内栽种的饲料可能无法满足它们的取食需求。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及时添加补育饲料,如马铃薯块、甘薯片、碎玉米粒、麦粒、黄豆、豆饼和豆渣等。同时,还可以加入菜叶、芝麻叶和甘薯叶等青饲料,撒在土表上,这样蛴螬就能钻出土面来采食。在投喂时,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,春秋季节多投喂,夏日则减少投喂,冬季则无需投喂。
5. 饲养管理
将野外采集的蛴螬根据体形大小进行分级,分别放入不同的饲养坑或池中。当它们长到2龄,即黄豆大小左右时,便可进行群养。对于刚从卵中孵出的幼虫或刚蜕皮后的幼虫,由于体弱皮软,应尽量减少翻动。在饲养过程中,每隔1015天需挖开局部土壤进行检查。若发现大部分幼虫色泽暗淡、身体收缩、弯曲度小,且全节部位透过表皮无法看到深色粪便,同时少食不动,身体周围有压土筑室现象,则表示它们即将蜕皮,此时应避免翻动。当蛴螬蜕皮完成后,体形变大,应适量增加投食量,特别是青饲料的投喂。
产过卵的饲养坑或池,在表土刮平轻压后,需保持平坦,以便观察卵的孵化情况。初生幼虫在夜间会到土表进行轻微活动和取食,白天则潜入土中。此时,在土面上可以观察到爬行和腹部拖拉过的痕迹,这些迹象表明卵已接近孵化末期。为确保幼虫能及时获得充足的食物,提高其成活率,需在夏末秋初时将饲土过筛,适时取出适量的药用虫体(蛴螬)。为解决种虫与商品虫采留的矛盾,可以采用大坑育商品虫、小坑育种虫的方法。
蛴螬药用价值
性味归经:咸,微温。有毒。
蛴螬功能主治
1.小儿脐疮。用蛴螬研末敷涂。数次可愈。
2.小儿唇紧。用蛴螬研末,猪油调搽。
3.丹毒。用蛴螬捣烂敷涂。
4.痈疽痔漏。用蛴螬研末敷涂。每天一次。
5.断酒不饮,用蛴螬研末,酒送服。
6.目中翳障。用蛴螬捣取滇,滴眼中。
蛴螬药理作用
蛴螬水浸液1: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;1: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。1: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、离体兔耳血管、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;更高浓度(1:1000以上)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。大剂量有利尿作用,但对血压无影响(急性兔试验)。1: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,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。
蛴螬临床应用
治理破伤风
用法用量:将蛴螬倒置(头向下),让其自然吐出黄水(如急用,可剪去蛴螬尾,黄水随即流出)。取黄水搽在伤口上(可使伤口麻木,身上出汗);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,炖热内服,以使出汗;牙关紧闭者,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。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,外敷伤口,干后即换;或以蛴螬10个,焙干为末,分2次用黄酒送服(小儿酌减)。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。
效果疗效:经治14例,结果痊愈11例,死亡3例。有效病例均在15~30分钟张口自如,喉痉挛消失或减轻,口腔分泌物显着减少,能吞咽食物和药物。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,但尚不能制止,仍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。
死亡3例均因年老体弱,并有心肺功能不良。
更新于 2025-07-01